茶的情愫文/蘇立敏
舊時歲月,茶葉不是家家都有的風物。記憶里,有茶的人家都是村里的大氣人家,要么家里的老人是退休工人,要么孩子在很遠的城市工作,有時我跟著爺爺去那樣的人家串門,就有幸喝上一小碗茶水。
通常是圓柱形的茶壺在方桌上擺著,和阿慶嫂的茶壺一樣。茶壺放在一個印著花花的搪瓷盤子里,盤子周圍倒扣著幾個細磁小茶碗,相比自家的粗茶碗顯得格外金貴。每逢喝的時候,爺爺?shù)拇笫志屯兄?,催我喝完了趕緊放回桌上去,生怕摔了。我一口氣喝完,涼熱不顧,自然喝不出茶的味道來,直覺得與白開水稍有不同而已。
記憶里喝水的情節(jié)都是在外玩耍感到渴了,跑回家喝水,奶奶就把暖壺的開水倒進碗里,兩個碗來回倒,直到水不燙了遞給我,我雙手捧住碗一仰頭“咕咚咕咚”喝下去,可以說打小就是個對水沒有時間沒有條件去品味的人,也沒有坐下來專心品茶水的心情。
父母都是文化人,他們覺得家里最與文化般配的物品就是茶與酒。我家一直是沒有斷過茶葉的人家,有客人來時,可能有臨時去買瓶酒的時候,但茶葉一直是有著的,一個原因是沒有人來的時候很少喝它,但凡喝,充足的時候多泡點,不充足的時候少泡點,讓那個鐵盒子一直有茶葉;再一個原因就是不等茶葉喝完就買來或有人送來了。記得村里有一個鄉(xiāng)親去了一趟城市,回來就拿了茶葉來我家,他拿的茶葉不是常見的散茶葉,像一塊褐色的薄豆腐,想喝的時候摳下一塊來扔到杯子里泡水,因為成塊的茶葉模樣很特別,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喝茶水是母親對美好生活想象的一部分,村北新家在沒蓋起來之前,母親經(jīng)常說,等搬進了新家在院子里栽幾桿竹子,竹子下支一個石桌子,有月亮的夜晚就在院子里喝茶水、嗑瓜子。真是想想就美,只是真正搬到新家的時候,院子里種的是楊樹,石桌子倒是有,但喝茶水磕瓜子的瞬間一次也沒有,大約喝茶水本身就是很浪漫的場景,在忙碌的生活中,從地里勞作回來喝上一碗開水就不錯了,實在是沒有時間泡茶吧。
我真正感受茶水的旖旎是從上班開始的,和同事們?nèi)ワ埖瓿燥?,上菜前一壺茶水是必上的,只是免費的那壺茶真是難喝,那茶葉兒有時很碎,有時很大,不管什么樣的都給人樹葉的感覺,又澀又苦,自始至終沒有茶色,還不如白開水好喝哩。
第一次網(wǎng)購就是買了茶葉,是“貨到付款”誘惑了我,我怎么也不相信不打錢就給寄回茶葉來,抱著試試看的心情買了點兒,真的收到了茶葉,與茶葉一同來的還有兩棵小茶樹,小茶樹根被一團濕泥護著,帶著江南的清新味兒,那種心情絕對是青青的小茶樹帶給了我感動,你想啊,本來想要一縷春風,人家給了一個春天。
從此,對茶葉就有好感了,走親串友,常常提一箱涼茶飲品,感覺里就是坐在一起品過茶了。因文學與江南三清媚結(jié)緣之后,每年都去一兩次,回來必帶的禮品就是茶葉,有自家炒的,有名貴山上產(chǎn)的,有紅葉有綠茶。我品茶品的是送茶人或風景的品質(zhì),一直聯(lián)系不到茶葉自身的味道上去。說來真是慚愧,有一次朋友送我?guī)讉€小青柑,我端祥著那個裝滿茶葉的小青橘子,覺得可惜極了,那么小的橘子就摘下來烘干裝茶葉,每端詳每可惜,到現(xiàn)在也沒有品嘗過。
一袋從三清山帶來的茶葉,在女兒回門宴那天開啟了,不知道客人們沒話說還是茶葉真的好,走近桌子前回酒時都說酒好茶好。沒喝完的那半袋送給了一個朋友,她再見面就沒別的話了,說茶水很香,她兒子還打聽在哪兒可以買到。
退休以后,終于有時間喝茶了。于我,喝茶品的是寂寞,當一杯冒著裊裊香氣的茶端在書桌上的時候,我總是想起喜歡茶酒的爺爺,想起渴望在院子石桌邊喝茶水的母親,想起一起喝過碎樹葉般的賴茶水的同事們。時間很無情,在“人一走茶就涼”的塵世,數(shù)盡繁華細品一杯茶水的醇厚,生命里遇見的人總與茶有關(guān)。
最喜歡江南的茶園,看見友人發(fā)的茶園圖,迷人的綠色簡直驚魂,就好想去茶園走走,讓眼眸在圓潤的綠意里得到滋養(yǎng),讓余生感受生命里欠缺的芬芳,只是去了那么多次,一次也未與茶園邂逅,或許茶園是我以后依然會去的借口,適合在晚遇的時光里。
妹妹來,我告訴她家里的茶葉很多,別買了。她說自家的茶葉也很多,叮囑我若是茶葉過期了別扔,煮成茶葉蛋依然有味道,我感覺茶葉似乎是永不過期的,就是不能泡水喝了也可以做成枕頭,多好,枕著茶葉睡。
只是這樣想了想,眼淚就落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