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一向被世界公認為古代時期繼絲綢和瓷器之外的第三種“中國名片”。其實早在十七世紀時中國就有一條著名的“萬里茶道”:起點位于福建省武夷山地區(qū),而終點則在遙遠的俄羅斯,從那里再轉(zhuǎn)銷歐洲各國,其全長超過一萬公里,故稱“萬里茶道”。這其中最主要的一條連接線則被稱為“張庫大道”,這段茶路的起點是河北省張家口市,終點位于庫倫(今蒙古國烏蘭巴托),中國境內(nèi)長度約500公里。
相對于著名的漢唐絲綢之路和千年茶馬古道而言,草原茶葉之路的名氣太小,但隨著“一帶一路”概念的崛起,茶葉之路越來越多地被推向公眾的視野,肯定了其作為中國對外貿(mào)易路線的重要地位。如今,古老的茶葉販賣商隊和大草原上那條古老的商道已然無存,取而代之的是沿著“張庫大道”重新修建的208國道。我們此行就是從張家口出發(fā),循著古老的草原茶葉之路(208國道)一路向北,沿途探訪中國境內(nèi)最美的一段歷史公路。
從張家口出來的第二天,我們完成了草原茶葉之路(208國道)首段的探訪,告別了烏蘭察布市察哈爾右翼后旗的牧民傲特根,我繼續(xù)沿著“茶葉之路”一路向北疾馳。這段路,實際上是208國道與“二廣”高速共用路段,柏油路面平坦筆直,而且過往車輛并不多,走起來固然沒有難度,但也會失去一些駕駛的樂趣。放眼四周,公路的兩側(cè)全是一眼望不到邊的沙地荒漠,或者稀疏的草原,208國道一直向著北方延伸,直至消失在地平線上。剛剛還是蔚藍如洗的天空,轉(zhuǎn)瞬間風云突變,汽車一下子鉆進了雨云之中。
人類的生命是短暫的,根本無法見證大草原的滄海桑田,6000多萬年前的大海早就退到了千里以外,僅僅剩下一望無際的戈壁和草原。曾經(jīng),販運茶葉、食鹽的商旅駝隊沿著這條道路南來北往,形成了一條繁榮了數(shù)百年的歷史商道!此時,若有若無的雨滴隨意地敲打著風擋玻璃。
剛剛還是狂風驟雨,但沒過一會兒,天空又放晴了,繼續(xù)陽光燦爛的好天氣,云朵如同藍色草原上的羊群。我打開車窗,大口呼吸著清涼的空氣。
大約一個小時后,我們到了蘇尼特右旗的賽汗塔拉鎮(zhèn)。據(jù)說,中國的第一支“烏蘭牧騎”文化工作隊(蒙古語原意為“紅色的嫩芽”)就誕生在此地,所以這里也被稱為“烏蘭牧騎的故鄉(xiāng)”。其實,新中國誕生之前的內(nèi)蒙古大草原上,牧民的文化生活可以說相當單調(diào)的,極少數(shù)懂得歌舞文藝的民間藝人,也多是為了達官貴族和貝子王府服務,普通牧民根本接觸不到。
后來在黨的領導和組織下,蘇尼特右旗當?shù)氐臑跆m牧騎率先誕生,并以其隊員一專多能,節(jié)目小型多樣,隊伍一隊多用的特點,為當?shù)啬撩袼腿チ素S富多彩的演出,一時間被稱贊譽為“草原上的紅色文藝輕騎兵”,從那之后,內(nèi)蒙古大草原各地陸續(xù)出現(xiàn)了多支烏蘭牧騎文藝工作宣傳隊。
汽車駛出蘇尼特左旗之后,因為此次自駕游走訪環(huán)節(jié)設計的原因,我們將暫時告別208國道,走一段209國道前往蘇尼特左旗。這里已經(jīng)是遼闊無邊的蘇尼特大草原地區(qū)??粗苓叚h(huán)境,方圓幾十公里內(nèi)沒有一棵樹木。也沒有高山,幾乎全是平地,屬于標準的半荒漠、干旱草原地貌,查看了海拔儀表,顯示數(shù)字為1050米。車停路邊,環(huán)顧四周,廣闊的天地之間都是一模一樣的地平線。
內(nèi)蒙古大草原上,一旦沒有公路、路牌或者敖包的指引,即使在白天你也很可能會迷失方向。蘇尼特草原上的路就是這個樣子,沒完沒了,無窮無盡。此時此刻,我的心情就像這里的風一樣,自由自在,放松到了極點。
在蘇尼特左旗的達來蘇木境內(nèi)我見到了二連浩特附近最美麗的景觀——寶德爾朝魯花崗巖地貌景區(qū)。這里的風景跟“茶葉之路”沿途其它地方的景象都不一樣——那造型奇特的天然石林,猶如出自能工巧匠之手。天然石林景區(qū)一直往北延伸到了蒙古國東戈壁省境內(nèi)。置身其中,誰都會情不自禁感嘆大自然的神奇造化!photo by/巴特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