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名第一的答案很多地方不準(zhǔn)確。特別是分類方面錯誤挺多的。
厭學(xué)的我手癢來改錯了
——關(guān)于分類——
以下引用
@張沈揚墨
的答案
綠茶 不發(fā)酵的茶(發(fā)酵度為零) 龍井茶,碧螺春,信陽毛尖黃茶 徽發(fā)酵的茶(發(fā)酵度為10-20%) 白牡丹,白毫銀針,安吉白榮白茶 輕度發(fā)酵的茶(發(fā)酵度為20-30%) 君山銀針青茶 半發(fā)酵的茶(發(fā)酵度為30-60%) 鐵觀音,文山包種茶,凍頂烏龍茶紅茶 全發(fā)酵的茶(發(fā)酵度為80-90%) 祁門紅茶,荔枝紅茶黑茶 后發(fā)酵的茶(發(fā)酵度為100%) 六堡茶,普洱茶 花茶
下面是我在找茬
大分類方面,花茶是不屬于黑茶的。應(yīng)當(dāng)另立出來。
小分類里黃茶的例子似乎全錯了,白牡丹和白毫銀針是白茶。
還有安吉白榮是什么?(五筆錯誤是安吉白茶吧)不過安吉白茶屬于綠茶...
至于白茶的例子也錯了,君山銀針是黃茶。
如果我沒有搞錯,那么這個高票答案有待加強了,讓我為大家系統(tǒng)分類,徹底科普一下子好了。
通常我們是按照發(fā)酵程度來分類,但這個程度如果僅僅用數(shù)字表達(dá)是沒那么準(zhǔn)確的。
我偏向說是制作工藝呢。
綠茶
(上圖是安吉白茶,叫做安吉白茶其實是綠茶,同理還有天目湖白茶)
綠茶未經(jīng)發(fā)酵。
根據(jù)殺青時候的工藝分成
1.炒青綠茶(根據(jù)不同形狀又分成長炒青,扁炒青,圓炒青等)這種工藝的綠茶一般被人為是最好的,所以我們知道的名茶大多屬于炒青綠茶。龍井,廬山云霧茶,碧螺春等
2.烘青綠茶(常見于安徽) 六(lu四聲)安瓜片 太平猴魁
3.曬青綠茶 這個搞不好快失傳了。。。
4.蒸青綠茶 事實上這種工藝在日本還是在流傳的。比如玉露茶。
其實好的綠茶是很嫩的,我試過用泡完的綠茶煎荷包蛋是可以吃噠~比小蔥香哦
黃茶
(圖蒙頂黃芽,除了黃一些還是很像綠茶)
黃茶是綠茶工序加多一道悶黃
,
實現(xiàn)一點點的發(fā)酵
按照葉片大小嫩度分成黃芽,黃小茶和黃大茶
比較有名的就是蒙頂黃芽 君山銀針了
白茶
(這是壽眉,完全不一樣了吧,一般白茶有白色的毫毛)
傳統(tǒng)白茶只產(chǎn)于福建。
跟綠茶工藝就差很多了,有一道非常重要的工序叫做
萎凋
。通常來說發(fā)酵程度會大于黃茶。所以我感覺會酸酸的。
(其實白茶和黃茶區(qū)別很容易分。黃茶特別是黃芽茶是嫩嫩黃黃的很像綠茶,白茶就不一樣了)
比較常見的白茶有三類吧?
1.白毫銀針 身披白毫,模樣似針
2.白牡丹
3.壽眉 也就是貢眉了 長得非常粗獷,像落葉一樣。據(jù)說70年代香港茶樓里都是這個。
青茶
(上圖是條索明顯的鳳凰單叢)
(上圖是團(tuán)成小球的鐵觀音)
青茶就是烏龍茶了。半發(fā)酵,發(fā)酵程度高于前三者
,低于紅茶
。烏龍茶是以香氣著稱的。
青茶多按照產(chǎn)地劃分。
閩北烏龍 著名的巖茶就是閩北烏龍了,大紅袍是巖茶的其中一種,由于是按照樹種分類,所以 巖茶有非常多非常多的種類呢。說到大紅袍,其實幾千上萬塊的都是假的,知道貢品 是什么么?閩南烏龍 鐵觀音 其中按照工藝又分成清香,酸香,濃香。但如果你問我廣東茶樓里那種是什么型 我只能呵呵了。大概是醬香吧~笑~廣東烏龍 鳳凰單叢 這種茶又是烏龍茶里最香的, 所以它的分類也以香味命名。比如說芝蘭香,姜花香,還有姜花香里出名的通天香。臺灣烏龍 凍頂烏龍 東方美人(就是香檳烏龍了)我是很喜歡東方美人的,因為發(fā)酵程度大很像紅 茶。對的那我還不如喝紅茶好了。
紅茶
(寫了高級兩字就真的會變高級,我是相信的)
紅茶是全發(fā)酵茶,發(fā)酵程度大于以上所有茶葉
。按照制作工藝分成功夫紅茶和小種紅茶。此外還能加一個紅碎茶。
1.小種紅茶 小種又分成正山小種和外山小種,區(qū)別就是是否產(chǎn)在武夷山桐木關(guān)。正山小種是非 常古老的茶,傳說中所有紅茶的都源自它,包括現(xiàn)在很火的金駿眉。
2.工夫紅茶 除了小種都是工夫紅茶了。包括云南的滇紅,安徽的祁紅,廣東的英紅等。
3.紅碎茶 很多紅茶傳到國外,就成為切碎了放在茶包里那種了。比如著名的立頓啊車仔。
黑茶
(在公道杯里可以看到普洱的顏色是酒紅的哦,生茶時間久了是會這樣)
黑茶,所謂后發(fā)酵茶,是制作完放在那兒待他自己發(fā)酵。
所以這個發(fā)酵程度很難講了,取決于你存放多久不是嗎。黑茶也是按照產(chǎn)地劃分的,藏茶,云南黑茶(普洱),廣西黑茶(六堡)等。
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普洱了。這個也分成兩種
生茶 這是傳統(tǒng)工藝了,普洱進(jìn)行殺青之后放在通風(fēng)干燥的地方儲存,是干倉生茶了,放個 20年,就能成為老生茶,這個時候茶葉已經(jīng)發(fā)酵差不多了,是很貴的。如果不幸受 潮,就會成為濕倉貨,價值就會大打打折扣。一般說投資就是指生茶了。熟茶 由于生茶發(fā)酵需要很長時間,現(xiàn)代人就發(fā)明了熟茶。就是一般生茶做好了,多了一 道工序渥堆。原理就跟沼氣池差不多吧。放在一起溫度升高發(fā)酵。熟茶發(fā)酵程度大 于新的生茶,口感柔和。但由于這是一門時間的藝術(shù),所以很多人會推崇生茶。
花茶
(碧潭飄雪)
花茶即香片,這個的分類法則就和以上完全不一樣了。很多人覺得花茶就是菊花茶啊玫瑰花茶。其實不是的。真正的花茶是選取茶胚,然后用花朵的氣息去沾染茶葉,最后去花留葉。好的花茶不太會讓你看到花朵的。比如茉莉花茶,取烘青綠茶,用好多層茉莉花去芯,層層壘起來窨(xun四聲)制,絕對不是混在一起那么簡單。如果你能耐心看到這里,樓主的問題我已經(jīng)答得差不多了?!劣谂葜品椒ā,F(xiàn)在中國所謂的茶藝我看到大多是功夫茶的方法。就是美麗的大姐姐著穿旗袍用修長的手指為你服務(wù)的那種??偟膩碚f~比較嫩的茶葉,像綠茶黃茶,要用低一點的水溫,80來度就好了。可以選擇中投上投法(葉片沉的話)放在玻璃杯里沖就行了。發(fā)酵大一點的茶葉呢,烏龍紅茶一類的,就需要用熱一點的水在蓋碗或者紫砂壺里沖泡出湯了。至于普洱一類很粗獷的茶葉,甚至還可以用小壺在爐子上慢慢煮。冬天很有意思的。品茶方式 這個我想講多兩句了就是拿小杯子喝啊。喝高香型的烏龍茶會用聞香杯。我覺得這個心態(tài)很是要端正的。一般的同學(xué)呢,能喝出來個正山小種的松煙香已經(jīng)很厲害了。但有時候會聽到有人喝了一口茶就說,嗯,這個茶樹齡大概多少,放了多久多久。我會有點無語,也許個別茶葉比如普洱生茶是可以喝出來儲存時間,那也是極其厲害的人才能做到。何況每棵樹,每批茶葉,每種儲存方法都不一樣,怎么可能做到一品就能說出來呢。遇到這種人我心里是會呵呵的。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好多人都喜歡貴的不得了的茶葉。其實無論是大紅袍,金駿眉,還是獅峰龍井。真正產(chǎn)量就只有一點點的一點點,哪里夠全國的土豪消費。你真的以為那些就這個名字漫天要價,上萬塊一斤的就是真的了嗎?一兩千一斤的價位,金駿眉是絕對買不到真的,但運氣好的話卻可以買到不錯的正山小種,滇紅你快能買到極品了。你會選哪個呢?還有,真的時間越久越好嗎?熟茶low了嗎,超市就沒有春天了嗎。我覺得都不一定的,我曾經(jīng)喝完自帶的各種茶葉,然后在國外超市買7刀一大盒的荔枝紅茶。對的就是所有人都不齒的超市罐裝茶。但是居然煮出來一屋子荔枝的香甜味道,還是很振奮人心的。跟錢沒有關(guān)系,找到自己喜歡的最重要吧。說高深一點還有茶道。茶經(jīng)里有寫的,點茶煮個開水還分騰云駕霧啊魚珠蟹目之類的。這個我覺得太懸了有點裝神弄鬼不喜歡。不過比較有興趣的書里描寫古人的斗茶,用茶在紙上寫東西。至于禪茶一味。這個更厲害了,我覺得在這個年齡還是別想這個了吧,好好學(xué)習(xí)以后突然想明白再說。對于僧人,茶道還會和香道結(jié)合在一起。對香道雖說很有興趣,但因為完全沒有接觸只是聽喝茶時候人家聊起,東南亞地名一大堆根本記不住,一塊木頭也好多說法。對于不清楚的東西,我通常會默認(rèn)水很深,然后作遠(yuǎn)觀仰視狀。希望有一天也可以泛泛地接觸。我聽一個長輩說在日本,茶道有時會焚極品的香,那個香灰之后是要喝掉的,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但生物或者化學(xué)都學(xué)過的啊,碳化的東西怎么會有益健康呢?總覺得大家很喜歡把一個東西追求到極致,但你到底是追求這個東西呢,還是追求這種極致帶來的快感呢?就像你喝很貴很貴的茶,或者弄很高端的茶道,累都累死了,真的會有享受嗎?貌似跑題了。這只是我自己的想法了。比較實際一點的話,如果你自己喜歡做小茶點,中式的西式的其實完全不用講究搭配。無論是烤餅干還是蒸點心,比追求狂拽酷霸屌要有趣多了。營養(yǎng)價值理論上來說,發(fā)酵程度越輕,那營養(yǎng)保留越好。但我想說這個茶葉放在杯子里就那么一點點,你就算全部吃到肚子里也不會大補吧,何況是沖出來水喝呢?如果想要補充氨基酸,你可以喝飲料多吃蔬菜想補充維生素C,你可以吃維生素片或者大橙子大菠蘿如果像補充礦物質(zhì) 喝礦泉水都是可以的。哪種方式都比喝茶效率高。————————————————————————啊我居然寫了那么多!我的復(fù)習(xí)計劃又泡湯了怎么辦。必須自我表揚一下,寫那么多都沒怎么查書,大都是靠腦袋的。哎我要是把這種好記性放在學(xué)習(xí)上大概早就無敵了。所以可能會有記錯的地方。剛剛看到二樓有一個那么牛的名字@陸羽,我覺得他如果說我哪里錯了我大概會無地自容吧。( ̄(工) ̄)其實呢喝茶除了這些理論科普的東西,還有就是人的修養(yǎng)了。我覺得最高境界就是,有的人能夠在高端的私人茶室里煎頂級的蒙頂石花作茶聯(lián)。但在茶樓里,也可以喝著醬油色的香片,笑著說:“哎呀,來多籠流沙包啦小妹。”